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语文教学>详细内容

语文教学

评课稿:读思并行中领悟小古文的艺术魅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7 12:48:20 浏览次数: 【字体:

读思并行中领悟小古文的艺术魅力

曹园小学  顾朝霞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今天我有幸聆听和学习了张小宁主任执教的文言文《司马光》,受益匪浅。

《司马光》这类小古文,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孩子们倍感陌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不茫然、不排斥、不畏惧,而是满心欢喜地全然接受它,乐于读诵,乐于理解,乐于体会,点燃孩子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张主任则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张主任的教学使学习文言文成为一种乐趣。

张主任开始导课很有趣味。从介绍孩子们的姓到让孩子介绍司马光,大家争相发言,个个兴趣盎然。有孩子说司马光姓司,课堂上孩子们轻松愉悦、积极活泼,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悄悄进入小古文的学习。

张主任注重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有深度,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思考有思辩的机会。如“众皆弃去”这句到底能不能去掉,理解“戏于庭”时,拓展如果在操场玩,则称为什么,在花园玩呢?在学校学习呢?孩子们一下子兴趣高涨,有说“戏于园,戏于场,学于校”。再如,张主任引导孩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其它孩子的表现,大家争相发言。有说有的吓昏倒过去,有说有的吓得哭了,有说有的跑走喊大人想办法了……整个课堂趣味十足,一片兴趣盎然。

张主任的教学使朗读文言文成为一种乐趣。

张主任在这节课上特别注重朗读。读占了主体地位,可以称得上“读”占鳌头。 “好文不厌百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在张主任这节课中处处可以听见朗朗读书声,读的有层次,读的形式多样,读的有目的。从最初的借助拼音读准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到读出节奏,读懂意思,读出人物的形象。男女生比赛读、老师范读、齐读、个别读……每次读都让孩子明确这一次读要完成什么。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逐渐理解文中的字、词、句子和文章的意思,逐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孩子们的每一次朗读都有方可依,层层深入。如:教学中张主任抓住动词,理情节,悟心情。“戏的高兴——登的紧张——跌的害怕——得救的喜悦”。课堂上,孩子们在张主任的引导下,抓住动词悟出了心情,读出了情节的起伏,读出了乐趣。

张主任的教学使理解文言文成为一种乐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张主任巧妙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以及借助插图的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大致意思,让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不断提升。注重用想象、拓展的办法帮孩子完成复述的任务,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讲精彩。在张主任的引领下,让大家一起重温了儿时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沉着。

张主任的这节课让我们欣然发现:我们完全不必谈古色变,只要方法得当、收放有度,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同样可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我相信,面对文言文,张主任的循循善诱已经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播种下一颗乐于赏析的种子,使得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陌生,相反,细细品味,它竟然别有一番妙趣!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