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语文教学>详细内容

语文教学

评课稿:别样的小古文教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7 12:48:20 浏览次数: 【字体:

别样的小古文教学

李堡镇曹园小学许同林

——《书戴嵩画牛》评课稿

11月4日,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徐金贵工作室专题研讨活动在我镇中心小学如期而至。课堂展示环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人有幸聆听了市教师发展中心何春光老师执教的六上小古文《书戴嵩画牛》。整节课遵循共生构建理念,紧紧围绕教学预设目标,扶放结合,始终重视学生基础性文言素养的培养。课堂结构清晰流畅,步步紧扣,层层推进,一气呵成,尽显教者儒雅和睿智,堪称不可多得的小古文经典教学案例。

一、有效梳理文言知识点,感悟文本语言美。

上课伊始,何老师析题导入,介绍了课文的题跋体裁,以及“言简意足”的题跋特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板块三的拓读升华做了有效的铺垫。

教者第一板块的教学狠抓重点,干脆利落,层次感强,指向性明确。从多音字的正确认读、古今词义的辨别、语气词的准确把握和一字多义的理解四方面有序推进,成功化解了学生自我阅读中的困惑点。接下来的学生分性别古今义对读、有节奏地通读相对容易多了。

二、深入揣摩人物形象,感悟文本内在美。

小古文短小精干,意蕴深远,“杜处士”和“牧童”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很到位。何老师独具匠心,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处,领悟人物描写手法的精妙传神;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通俗中见深刻,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认识到文本中蕴含的“须向行家请教”的深刻道理。

第二板块教学中,教者根据教学需求,三句话分别运用了状态还原法、表演还原法、对比联系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避免了小古文学习的枯燥乏味。教学中现场采访、分角色表演读、联系生活完型填空等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师生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了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发挥艺术想象,感悟文本意境美。

第三板块教学中,何老师趁热打铁,提供适当的支架,引导学生对照原文,初讲故事;想象细节,再讲故事;转换角色,讲活故事;交流展示,点评故事,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小古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的有机衔接。最后的世人斗牛图的发问环节情趣盎然,诙谐中悟理。意犹未尽,带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笔者觉得,课上时间有限,课后如能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好故事改编,相信会有更多的惊喜发现。

小古文篇目是统编版教材的新增内容,也是小语教学的难点。小古文教什么?该怎么教?达到什么要求?何老师的课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和启迪。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